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作者:hxxy 时间:2015-05-21 点击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置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生,现已纳入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鲁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5年5月,获“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立项,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专业依托于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山东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高校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拥有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等价值2100万元的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主要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行业发展的要求,形成了具有明显的行业、职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主持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22项,其中省部级教改项目8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编写新教材5部,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共建课程4门。拥有山东省精品课程5门,山东省教学团队1个。
本专业加强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后选送1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训,培养其工程能力,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同时,积极吸纳校外人才和智力资源,先后聘请11名高水平的工程技术骨干和行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技术指导,定期为学生开设学术讲座和相关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与毕业设计等工作。现有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7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项。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本专业注重强化学生应用型实践技能培养,与国内合成革行业龙头企业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特种纤维行业龙头企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生产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成立了鲁东大学—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在此基础上,鲁东大学牵头,协同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烟台泰和新材集团有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并获批了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与烟台市环保工程咨询设计院建设并获批了山东省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课程、联合育人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本专业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山东省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大赛中获奖20项,其中一等奖7项。有6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已培养毕业生628人,遍布山东省及全国的高分子材料行业,在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口碑,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