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hxxy 时间:2015-03-23 点击数: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化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了解化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与化学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4个模块。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满的总学分数不少于37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3.5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需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需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考核采用考试方式;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可以是考试,也可以是考查;所有课程的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分方式评定。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到中学进行实践活动的实践不少于半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含微格教学、课例分析、教学视频)和教育实习(含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两部分。实践教学按当年公布的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研究生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需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其中,教学见习4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实践教学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五、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程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由校内导师与中小学有经验的高级教师共同指导研究生。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负责单位

AQYYY004

研究生英语

2

54

1

考试

张国钢副教授

大外部

A010000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1(前12周)

考试

郭同峰副教授

李伟教授

政治学院

A0100005

自然辩证法

1

18

1(后六周)

考试

于海飞副教授

A0100006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0.5

8

1

考查

专家

研究生处

A01J0002

教育学原理

2

36

1(前9周)

考试

娄立志教授

田殿山副教授

A01J0003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1(后9周)

考试

徐娟博士讲师

韩延伦副教授

A01J0004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2

36

1(前9周)

考试

韩延伦副教授

A01J000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1(后9周)

考试

郑淑杰教授

王丽博士讲师

B09qj001

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2

36

1

考试

孙树萍教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B09qj005

化学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

3

54

1

考试

孙树萍教授

蒙延峰副教授

B09qj003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6

1

考试

刘冰讲师

B09qj005

化学学科前沿

3

54

1

考试

陈厚教授

D09qj007

化学英语

2

36

1

考查

乔青安副教授

D09qj008

化学探究教学设计与实践

1

18

1

考查

刘冰讲师

D09qj009

课堂有效教学

2

36

2

考查

刘希光教授

D09qj010

化学名师教学赏析

1

18

2

考查

刘冰讲师

D09qj005

外国化学教学研究

2

36

2

考查

孙树萍教授

D09qj011

化学史与科学方法论

2

36

2

考查

刘春萍教授

D09qj012

中学化学教育改革

1

18

1

考试

洪志文副教授

A01J0006

教育见习(包括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4

不少于1年

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最晚应在答辩申请前结束

考查

实践教学指导组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A01J0007

教育实习(包括教育调查、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

4

考查

实践教学指导组

E0200005

教育学

不计学分

随本科生学习(非师范专业毕业考取的)

考试

张红艳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E0200006

心理学

考试

仇莉娜

E0900005

化学学科教学论

考试

孙树萍教授

E0900006

无机化学

随本科生学习(跨专业考取的)

考试

高善民教授

E0900212

有机化学

考试

纪春暖教授

主要参考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序号

名 称

1

钟启泉,郭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新课程实验教材精粹选评:化学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

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毕华林等.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1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

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

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0

吴鑫德.化学教育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1

毕华林.化学学习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12

姜建文.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探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3

毕华林.化学教学设计——任务、策略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4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科学出版社,2006

15

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

王祖浩等译.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上、中、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17

孙树萍,刘军深等.新课程化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3

18

高中化学教科书(鲁科版,苏教版,人教版)

19

初中化学教科书(鲁教版,上教版,人教版)

20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21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22

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23

化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版权所有:鲁东大学大发365体育投注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红旗中路186号 邮编:264025 联系邮箱:化学院 电话:0535-6696162,6672176